第56章 第 56 章(1 / 4)

大唐第一太子 时槐序 3255 字 2023-03-12

日出日落, 时光交替。 有李承乾这么个热情似火的小太阳在,孙思邈觉得自己每日的生活都多了几分乐趣。他们选定了庄子,送出了书信, 又琢磨起如何规划药田, 种何等药材。 李承乾每日忙忙碌碌, 在宏义宫与庄子间来回奔走, 过得倒也充实。 不知不觉土豆长大了。在第一茬土豆因为病害被毁之后,众人对剩余的土豆田都很紧张。如今终于到了第二茬土豆收成之时,庄子从上到下所有人脸上都泛起了笑意。 李承乾心思活络起来,再次广发请帖。这回邀请的人更多,不只李渊等人, 便是世家朝臣也大多收到了。 诸人看着手中的请帖一脸懵逼。 啥?中山王请他们去庄子上欣赏冬收?冬收有什么好看的, 这也值当发个请帖, 如此兴师动众? 哦, 不对!中山王庄子上种的是土豆! 所以, 这是土豆成熟了吗? 众人心念百转, 纷纷将请帖郑重揣入怀里。 去,必须去。这样的热闹绝对要看! 于是, 数日后, 农庄上乌压压挤了一堆人。李承乾挽着李渊的手走在最前端, 指着前面的田地说:“看,阿翁, 这就是我种的土豆田。” 那姿态很有几分“这是我打下的江山”的气势。 李渊挑眉:“种了不少。” “那当然。我把当初水云观得到的种薯全种了。”李承乾转头吩咐人搬了案几坐垫来, 又摆上瓜果小食与饮品, 让李渊坐下, 言道, “阿翁且等等, 马上就到见证奇迹的时刻了。这可是历史性的一幕,能被载入史册的。” 他笑眯眯看向众人:“我让人准备了蒲团,诸位不嫌弃的话,也请坐下吧。可惜你们人太多了,蒲团只怕不够。得辛苦部分人站一站,请站着的找个地方扶着点,我怕你们呆会儿站不住。” 众人:??? 说什么笑呢。当他们是风一吹就倒的病秧子吗?谁会连站都站不住。 李承乾得意挑眉,双手拍板,一声令下:“收!” “是,小郎君!”田里早就准备好的庄户脆生生应下,埋头收土豆,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。 第一株土豆出土,紧接着是第二株、第三株…… 人们好奇地涌上前,无不惊讶:“这就是土豆?” “看上去就是个土疙瘩啊,真的能吃?” 有人捏一颗放在手心掂了掂,“个头不小,重量还挺足。” “真是稀奇,也不知道这东西怎么吃。瞧着跟西红柿西瓜辣椒都不太一样。” “那当然,西红柿西瓜属于瓜果,辣椒是佐料。没听说吗,土豆可是粮食,自是不同。” “要说粮食,稻黍稷麦菽同样不长这般。” “那倒也是。” 人们的好奇心越来越大,讨论越发激烈,而在此期间,一个个土豆被从地里挖出来,从田间搬运到旁边的空地上。 众人身边的土豆堆从小土包变成大土包,再从小山丘变成大山丘。 所有人都惊住了:“这……不是说只收成一亩地吗?怎地这么多?” 一旁负责统筹的宋威低着头恭敬回话:“按照小郎君的要求,为了更好的测算亩产,确实只收了一亩地。诸位请看。” 众人转头,果见被收割的土地与未曾收割的土地形成鲜明对比,光秃秃一片,按照面积估算,约莫确实在一亩左右。 再回头看土豆山,这数量也太吓人了。但他们就在田地边上,土豆挖出来直接被运到这边,从头到尾都在大家的视线之下,所以…… 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,握着土豆的手颤颤发抖。以这个个头,这个重量,这亩产得有多少? 以往他们觉得传闻的亩产千斤乃是天方夜谭,绝无可能,如今瞧来这哪里是不可能,这分明不只一千斤吧! 就连李渊也瞪大了眼睛,开口的声音都有些颤动:“可算过亩产?” “现在就可以算啊。”李承乾笑眯眯给宋威使了个眼色。 宋威会意,将早就准备好的称重工具搬上来,一共二十副,行礼恭敬询问:“不知诸位可有想亲自称重的?或是由小人安排庄户称重,诸位旁观?” 亲自称重? 众人眼前一亮,纷纷举手:“我来!” “我也来!” “加我一个!” 大家踊跃报名。两两一组,一个负责称,一个负责记录。说干就干,撸起袖子直接拿起称开始。没得到称重机会的,便在二十组之间随意溜达,东看看西瞧瞧。 “十斤记一下。” “这里八斤。” “十一斤。” 一个个数字被报出来,白纸黑字写下来。起初还不显,渐渐地,随意溜达的人群神色变得越发严肃起来,纷纷揣测。 “这土豆亩产到底有多少?我一直在前几组旁观,每组都称了差不多百把斤。” “我也是。后头几组我也看了,按照记录的数,最少也有八十来斤。” 若按这个形势,取平均每组一百斤,一共二十组,那就是两千斤。 关键是,土豆还没称完!还有一大半呢! 众人整个心提起来,瞪大了眼睛盯着称重组,不敢错过一眼。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一个个数字被记录下来,土豆山也从原来的左边一点点被挪到右边,直到全部挪完。 有心急地,颤抖着声线说:“算算,快算算,一共多少?” “对,赶紧算算。” 第一组报数:“我们这一百六十四斤。” “我们这一百七十八。” “二百零三。” “二百四。” …… 二十组全部相加,总数一出,震惊全场。 五千八百一十三斤,这是什么概念?比寻常稻麦亩产的十倍还多! 好家伙,好家伙! 众人直呼好家伙,顿觉心脏狂跳,呼吸急促。 砰,跌倒一个。 砰,又跌倒